首页>>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如何保护用户权益(人工智能如何保护用户权益和利益)

人工智能如何保护用户权益(人工智能如何保护用户权益和利益)

时间:2023-12-02 本站 点击:0

导读:本篇文章首席CTO笔记来给大家介绍有关人工智能如何保护用户权益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人工智能在隐私保护方面有哪两个典型法律

人工智能在隐私保护方面的两个典型法律是:《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是欧盟的新隐私法规,旨在统一欧盟的数据保护要求并适应现代化发展。虽然与以前的欧盟隐私法规相比,此条例有许多新增或提高的要求,但核心的基本原则保持不变。新规定对个人数据的定义更加广泛,覆盖范围也更广,将影响在欧盟对个人推销产品和服务的所有公司。作为值得信赖的数据处理者,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完成GDPR合规工作。《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HIPAA)是1996年美国国会颁布的联邦法律,旨在为各种医疗机构及商业合作者提供病人隐私保护方面的行动指南。以上就是人工智能在隐私保护方面的两个典型法律。

人工智能在安全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领域有以下具体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1)防范网络攻击

AI技术可以辅助人类搜索并修复软件错误和漏洞,以防御潜在的网络攻击。目前,麻省理工学院(CSAIL)和机器学习初创公司PatternEx已经研发出了名为A12的人工智能平台,该平台整合了人类专家的输入及AI系统连续循环反馈,进行了主动式的上下文建模学习,使得A12算法系统比仅使用机器学习的算法系统攻击检测率提高了10倍。

(2)犯罪预防

AI技术可以协助预测恐怖分子或其他威胁何时会袭击目标,可以利用包括载客数量和交通变化的数据来源,动态增加警察的数目来保证安全等。

(3)隐私保护

通过AI技术可以进行差异隐私,对不同的用户提供定制化的隐私保护体验。例如,差异化的隐私保护让苹果可以在不损害任何个人隐私的情况下,从大量用户那里收集数据。

如何避免人工智能对基本权利的影响

避免人工智能对基本权利的影响:

1、从隐私到安全

IT领导者需要让用户知道正在收集什么数据,并获得用户的同意。除此之外,关于数据集的适当培训和实施对于防止数据泄露和潜在的安全漏洞至关重要。

测试人工智能系统以确保它实现目标,而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例如允许黑客使用虚假的生物识别数据访问敏感信息。实施人工智能系统的监督,可以使企业在必要时停止或撤销它的行动。

2、从不透明到透明

当企业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工具对其用户做出了重要的决定时,需要确保他们得到通知,并能得到关于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的完整解释。

企业的人工智能团队还应该能够追踪导致每个决策的关键因素,并在这一过程中诊断出任何错误。内部面向员工的文档和外部面向客户的文档应该解释人工智能系统是如何以及为什么这样运作的。

3、从偏见到公平

仔细查看历史数据,评估是否引入了任何潜在的偏见或减轻了偏见。一个经常被忽视的因素是企业的开发团队的多样性,而更加多样化的团队通常会引入更公平的过程和结果。

为了避免意外的伤害,企业需要确保来自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开发、产品、审计和治理团队的所有涉众完全理解指导企业的人工智能项目的高级原则、价值和控制计划。获得独立的评估,以确认所有项目都符合这些原则和价值观。

人工智能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

人工智能应用与隐私保护并非不可兼得。尽管人工智能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与隐私保护之间是绝对对立的关系。

一方面,人工智能应用决不能以隐私泄露为代价。隐私权不容侵犯,它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有效保护隐私有利于人们维护人格尊严、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无论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辅助人、服务人,为使用者提供便利,而不能成为肆意损害人格权利、恶意泄露个人隐私的工具。这是人工智能应用必须坚守的底线,否则人工智能技术就会失去价值,也难以走远。

另一方面,不能因为存在隐私泄露的伦理风险,就延缓甚至放弃人工智能应用。

我们既要有效防范伦理风险,又要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事实上,人工智能应用与个人隐私保护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完全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从伦理层面对人工智能应用加以正确引导,将隐私泄露的风险降至最低。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人工智能本身并无善恶、对错之分,关键在于使用者能否在符合伦理规范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正当应用。隐私泄露现象是人工智能应用不当导致的,从深层看则大多是利益驱动的结果。所以,不能将隐私泄露简单归为技术层面的问题,也不能简单归咎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

人工智能应用与隐私保护并非不可兼得。

尽管人工智能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与隐私保护之间是绝对对立的关系。

一方面,人工智能应用决不能以隐私泄露为代价。隐私权不容侵犯,它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另一方面,不能因为存在隐私泄露的伦理风险,就延缓甚至放弃人工智能应用。目前,人工智能应用得到世界主要国家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科技创新的下一个“超级风口”,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

人工智能对隐私的保护存在吗?

1997年,深蓝多次击败顶级象棋大师,引发了全世界的巨大关注,人们对人工智能不断超越人类智慧的趋势既感到兴奋又感到担忧。人工智能在为人类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会不会侵犯到人类的利益?这成了很多科学家、政治家和普通公众担忧的一件大事。

于是,科普大师和科幻泰斗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法则被广泛提及和讨论。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第二法则: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第三法则: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将机器人推广到人工智能后,这个“三法则”得到了普遍认同,甚至成为了人工智能的研发原则。

二十年过去了,阿尔法狗战胜了多个国际围棋大师,人们却普遍不再忧虑,而是非常乐见人工智能的完胜。

人们的态度为什么会改变?并不是人工智能的潜在危害不存在了,而是人们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这二十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所有的人都习惯了一个现状,那就是在信息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

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记录着你所有的活动,在公安机关的监控大厅里,通过多个摄像头的联动,你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

出入机场、码头、车站,甚至开房的信息都被完整记录着,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已经不再成立。买房、买车、子女入学,你登记的个人信息早已经泄露,现在正处在诈骗犯的待用阶段。人们早已经适应了隐私权被逐渐剥夺的信息化社会,不适应又能如何呢?

但是,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服务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隐私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基本权利,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以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为代价。恰恰相反,人工智能应该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其中就应该包括隐私权,这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普通用户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份认证信息,例如我们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还有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密码,另一类是我们的内容信息,例如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等信息。

身份认证信息必须由用户本人绝对掌控,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甚至也不能让渡给政府,这应该是人工智能的一条铁律。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的身份认证信息一旦泄露和被坏人利用,就可能遭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危及到你的生命安全。如此重大的事项,绝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

不仅不能相信他们的诚信,也不能相信他们的能力。近年来出现很多知名网站泄露用户身份认证信息的案件,这些企业是有诚信的,但防护能力不够,被黑客抄了家。

我们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的内容信息呢?与身份认证信息不同,这部分信息就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为了享受人工智能的服务,有时必须得让渡出去。

人工智能有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四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受数据驱动的,你不给它提供数据,它如何理解你的需求?又如何通过学习和推理为你提供精准的服务?

内容信息虽然必须得让渡,但也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数据统计结果归商家,个人信息所有权归自己”。

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例来说,使用滴滴打车APP时,我们个人用车的车型、时段、路线、费用等信息会上传到滴滴公司的服务器,海量的信息形成了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财富,这个统计结果归滴滴公司所有。

我们每个人都为这个统计结果贡献了九牛之一毛的数据,例如和平小区每月平均叫车量为500人次,住在和平小区的您为这个数据做了贡献,但您在和平小区叫车这个信息的所有权是您的,未经您的授权,滴滴分司不能使用。

有次我老婆用我的笔记本电脑搜衣服,隔天我去办公室指导学生,一打开电脑,浏览器就给我推送了大量蕾丝边女式内衣,还特别标明这是你可能感兴趣的商品,搞得我非常尴尬。

未经用户授权,商家不应该搜集用户的喜好习惯,即使收集了,那也只能用作统计分析的原始素材,而不应借此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这违反了“个人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利用”的原则,是人工智能的滥用。

谷歌发布了首款“谷歌制造”的Pixel手机,使用的是最新安卓操作系统 Nougat 7.1,更重要的是首次搭载了谷歌人工智能助手 Google Assistant ,而Google Assistant 就是手机人工智能的创新。谷歌的首席执行官 Sundar Pichai宣称,我们非常激动,能够在任何地点为每个人打造独特的谷歌。

但是质疑者认为,这种便利的代价是允许谷歌持续不断地获取用户的个人资料和偏好,使用户彻底失去隐私,从而成为透明人。

谷歌的这项人工智能是好是坏?这不能根据个人好恶来判定,肯定是有人喜欢有人反感,因此用户的授权就成为了关键。这个功能应该默认关闭的,当你明确知道会泄露隐私,但还是自愿做一个透明人以获得人工智能的帮助时,那就可以打开这个开关。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人们的透明化趋势不可逆转,但隐私权绝不能就此完全放弃。我的理念是:身份认证信息必须绝对自主掌控,个人偏好内容信息是否公开?这个选择权也应该交给用户本人。

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各企业的做法很不相同,在我接触过的企业之中比较认同华为的做法。首先在用户身份认证方面,华为将认证信息以密文的形式保存在自主研发的海思芯片的inSE之中,当互联网商需要身份认证时,就在CPU内部进行比对,然后送出yes或no的判定结果。因为华为拒绝向互联网商提供用户指纹信息,还发生过行业矛盾。

有的网友可能会质疑,华为说身份认证信息封存在芯片中,那一定是真的吗?这种怀疑非常有道理,任何人都不能凭借个人的好恶而盲信任何一家企业,企业的本质都是逐利的,都不值得绝对信任。

那该信谁呢?我的建议是相信政府,有政府背书的就可以相信,说实话我起初也不相信华为朋友给我做的宣传,直到看到了央行和银联对海思960芯片的安全认证证书。

最近华为与腾讯因为荣耀Magic手机而起纠纷,大家都知道华为手机通常装EMUI系统,但这款手机装的却是Magic Live系统,有一些新奇的智能应用。

这款手机开启了智慧助手后,系统能自动识别短信和微信中的关键词,并根据手机所处的地点进行智能推荐。比如说当你在微信中讨论吃饭时,手机会给你推荐附近的好餐厅。如果不需要这个功能,把智慧助手关掉就可以了。

腾讯对此非常不满,认为华为窃取了微信中的数据,并向工信部举报,要求处理华为。华为的说法是,荣耀Magic手机微信中的数据,既不属于华为,也不属于腾讯,而是属于用户,用户授权了智慧助手使用,这没毛病。工信部的回答是你们两家再商量商量吧。

荣耀的Magic Live与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都是手机人工智能的创新,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谷歌的模式是“个人信息上传”,而荣耀的模式是“服务信息下潜”。

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谷歌是把用户的个人喜好等信息上传到云端,谷歌了解到用户的喜好后,再提供精准的人工智能服务。

而荣耀是把所需的公共服务信息下潜到手机,由Magic Live打通各家APP的壁垒,对用户信息进行智能识别分析,然后提供精准服务。

其实就是华为在你的手机里放了一个私人秘书,它获取你的个人信息并提供精准服务,但它并不向华为报告,这一些都是在您手机内部进行的。而且这个功能是默认关闭的,除非你授权开启,否则它并不工作。

除了谷歌和华为,苹果也有类似的手机人工智能服务,苹果采用的是跟荣耀同样的“服务信息下潜”模式,并不上传用户个人信息。

为什么拿华为来说事,这是因为荣耀Magic手机开启了国内手机人工智能的先河,打破了各家APP的壁垒对数据进行了重新整合,这个举动是对APP商家利益的重大打击,现在只是风波乍起,角力还在后面,这是值得所有人关注的大事件。

对比谷歌和苹果来看,华为把用户认证信息封存在芯片inSE区的做法,与苹果的trust zone类似,不上传用户信息的服务信息下潜模式,也与苹果一致,而谷歌的做法相对更加激进。

人工智能是个大趋势,它会给我们带来更加精准的服务,但由于受用户提供的数据所驱动,客观上会影响到我们的个人隐私,这是个两难的取舍问题。

手机人工智能现在处于摸索阶段,各个商家的做法不同,每个人的想法也不同。既作为行业内行又作为普通用户,我有一个手机人工智能三原则:用户认证信息必须绝对自主掌控,内容信息上传的决定权在用户本人,未经用户授权任何商家不得利用。

利用AI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我们所说的AI,其实就是一种算法,而在社会发展的今天,统一可以概括为人工智能。所以在社会发展的今天,随着AI算法的演进,人工智能越来越人性越来越高智商,所以也慢慢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AI演算,所以也导致一些负面的东西,类似于一些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构建模型,实现精准定位,从而导致一些用户的核心利益受到损失,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一些黑客利用已有的算法来实施犯罪,也会影响社会治安,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思考问题。

1,使用AI的时候,更应该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利益至上。

其实目前一些互联网公司都构建了各自的AI系统,所以对于这些大公司大平台来说,一方面AI的进步帮助这些公司取得了更多的市场更好的发展,但是也导致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新闻。所以对于这些大公司大企业来说,最先要保证的就是遵守法律法规。

2,AI的进步是给人们带来便利的,绝非成为某群体的敛财工具。

其实在社会发展的今天,AI也越来越智能,而一些平台也通过自家构建的算法平台,来对自家的用户群体进行隐私监控和定位分析。这种做法不单单是侵犯了人们的隐私安全,还间接侵犯了用户的核心权益,所以大数据时代,AI更应该以便捷服务为根本的出发点。

3,利用AI的时候,更应该学会尊重人权,尊重生命。

其实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在大数据时代,更应该让AI明白尊重人权尊重生命的可贵。AI绝不是冷冰冰算法,更应该是给人们传递幸福的工具,所以在社会发展的今天,AI更应该具备基本的原则。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随着科技的进步,AI算法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也正是以为如此,人们更应该明白在使用AI的时候,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更应该明白,科技是造福人类的帮手,而绝非是资本家敛财的工具。

结语:以上就是首席CTO笔记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工智能如何保护用户权益的相关内容解答汇总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欢迎分享给更多关注此问题的朋友喔~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AI/9049.html